当穿越的安排者遇上Shure KSM | 记录音乐制作人杨震

2019年3月4日

杨震,著名录音师、音乐制作人、中国“十大录音师”称号获得者现任星海音乐厅战略运营总监兼场地运营总监,首席录音师、项目制作人从事音乐录音专业逾20年,录制音乐会超过3000场,各类风格音乐专辑数百张。作品浩繁并屡获国际国内大奖,曾获国家级音乐录音质量奖一等奖4项、中国唱片“金唱片”奖、2005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录音奖等

舒尔带您走进音乐厅,走进杨震老师的音乐工厂,去探索他的录音理想,了解他对音乐的感悟与坚持。

音乐的意义对于音乐与录音,杨震有着根植于灵魂深处的理解,他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“穿越的安排者”,通过不断迎接挑战,不懈的努力与提升,将最能打动人的音乐尽可能艺术地记录与传播。在杨震的概念中,录音节目的效果绝不意味着绝对的客观,录音师的主观判断和处理会对最终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。录音师对于音乐的理解,直接影响各种技术手段,诸如设备选用、设备摆放,拾音方式选择、混音的概念和手段等等。

通过录音重放的现场是属于录音师希望再现的现场,在这个前提下,会引申为录音师对音乐的理解:“音乐能够打动我,我把打动我的地方重现给听众,好音乐就是在这种打动的传递中产生了意义。” 这一层更是经过了录音师主观创造后再升华的深层次 “穿越”,更富艺术性,情感更充沛。

挑战&碰撞:在杨震与他的团队工作中,使用舒尔KSM系列话筒的次数并不少见,但鲜少有整场中国民乐录音全部使用舒尔KSM系列话筒的经历。所以,他没有之前的胸有成竹,反而有一点点“好奇”,但这不能成为束缚手脚的理由。对于杨震来说,首次全部依赖全套的舒尔KSM话筒可以算作一场不大不小的“挑战”或者说“实验”。其实,舒尔KSM系列话筒在人声与乐器拾音方面的全应用案例并不少见,国际上为数众多的西方乐器大型表演为了保证高超的音质水准,一直在选用这套话筒产品。每款 KSM 话筒都采用顶级部件,在设计和技术工艺上精益求精,以保证捕捉和控制录音室表演中声音的细微差异,并可承受最为复杂、苛刻的现场扩音考验。但全录制整场中国古典音乐的案例并不多见,显然,这次挑战是对舒尔的自信,是一个资深录音师对自己的信任,更是对古典音乐录制进行创新尝试的渴求。

收获:随着这场KSM与中国民乐“单独邂逅”的最终成品出炉,结果如预料般“是个惊喜”!杨震对使用舒尔KSM系列话筒去录制中国传统乐器的表现十分认可,首次的“尝鲜”收获也让他更有信心使用KSM话筒胜任更多不同类型的录音任务,达到他的艺术创作目标。两个月之后,他又用KSM话筒录制了一场交响音乐会。如果说这两款话筒为何能赢得杨震的欣赏,在它们的技术上凝结了舒尔对高音质、高标准、独创性的追求。众所周知,铝带话筒非常脆弱,KSM313/353采用坚固、具有高延展度和形状记忆特性的Roswellite铝带材料代替了传统铝带,确保极高声压级下的稳定回弹,且在美国手工组装而成。就是这样对工艺的苛求,打造了KSM在乐器拾音上的一枝独秀

用杨震老师自己的话说:不是用最贵的东西就能做出最好的东西,KSM这套话筒是符合工业标准的。虽然话筒都很新,但表现均不俗。KSM话筒给出的是一种怀旧的感觉,这在数字时代,不太容易听到。比如说KSM313和353这两款铝带话筒即使离声源很近,声音依然不炸,这是非常惊喜的。“

杨震在之后使用KSM话筒录制交响乐演出的所思所感是那么的真实、踏实、有温度,“我们20年来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古典音乐到底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?”怀揣着对录音最虔诚、本质的诘问,一如杨震一般的情怀录音师在追寻,追寻如何将打动人心的好音乐更好地“记录”,定位于“穿越的安排者”,将听众带去心中的“他乡”。